近视超过600度别不当回事,不了解这些,小心眼睛吃大亏!
近视早已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。而在近视群体中,高度近视的朋友需要格外注意眼底病变。
医学上,通常将近视度数大于600度的情况称为高度近视。
高度近视不仅仅是眼镜度数比普通近视更高,更意味着眼球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。
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,眼球会被逐渐拉长,就像一个被过度拉伸的气球。这种变化看似细微,却为眼底病变埋下了隐患。
正常情况下,眼球的各个组织相互协调,维持着眼睛的正常功能。然而,高度近视导致的眼球拉长,会使眼球壁的各层组织变薄、萎缩。
特别是视网膜,它是眼睛接收光线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的重要部位,就像相机的底片一样。当眼球被过度拉长时,视网膜会受到牵拉,从而出现裂孔、脱离等病变。
此外,高度近视还会影响眼底的血液循环,导致视网膜、脉络膜等组织缺血缺氧,进而引发一系列病变,如黄斑病变、视网膜出血等。
1.视力下降
这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。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视力在不知不觉中逐渐下降,看东西越来越模糊。
而且这种视力下降往往是渐进性的,容易被患者忽视,以为只是近视度数加深,而没有意识到是眼底病变的信号。
2.飞蚊症
患者眼前会出现黑影飘动,就像有蚊子在飞舞一样。这些黑影可以是点状、线状或絮状,它们会随着眼球的转动而飘动。飞蚊症是由于玻璃体液化、变性,产生混浊物而引起的。
虽然大多数飞蚊症是生理性的,但高度近视患者出现飞蚊症时,需要警惕是否合并了眼底病变。
3.闪光感
患者会感觉眼前有闪电样的亮光闪烁,尤其是在眼球转动或头部运动时更为明显。闪光感通常是由于视网膜受到牵拉刺激而产生的,是视网膜裂孔或脱离的早期症状之一。
4.视物变形
患者看东西时会出现扭曲、变形的情况,比如看直线变成了曲线,看方形物体变成了梯形。这主要是由于黄斑区发生病变,影响了视网膜的正常成像功能。
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,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,甚至失明。
1.定期检查
高度近视患者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,建议每年至少检查一次。
通过眼底检查,医生可以及时发现视网膜的早期病变,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。特别是当患者出现视力下降、飞蚊症、闪光感等症状时,应立即就医进行详细的眼底检查。
2.避免剧烈运动
高度近视患者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,如跳水、蹦极、拳击等。这些运动可能会导致眼球受到外力冲击,增加视网膜脱离的风险。可以选择一些较为温和的运动,如散步、瑜伽、太极拳等。
3.合理用眼
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对于预防高度近视眼底病变也非常重要。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,每隔一段时间应休息一下